SNS主动防护网施工工序 1 预先对坡面防护区域的浮土、浮石进行清除,从防护区域下沿中部开始向上和两侧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 2 打钢丝绳锚杆孔,坡体边沿孔深达到3m,平均坡体中部孔深达到2m。钢丝绳锚杆由?16钢丝绳中部对折套穿马蹄形环套组成。按要求的深度钻孔并清孔,孔深应比钢丝绳锚杆长度长50mm以上,孔径为45mm,插入钢丝绳锚杆并注浆,注浆养护不少于2天。 3 构架支撑绳结构,采用?12的纵向钢丝绳和?16横向钢丝绳组成5.5m×5.5m正方形模式的支撑绳结构与锚杆相联结。 4 构架格栅网和钢绳网,在支撑绳构成的每个5.5m×5.5m网格内铺设一张4m×4m的DO/08/300(?8mm、网孔间距300mm)型钢绳网,并在两个网格内并排铺设两张SO/50/2.2格栅网(网孔间距50mm)。 5 缝合与张拉,在每张钢绳网与四周支撑绳间用?8钢绳缝合联结,并进行张拉,使柔性防护系统对坡面施以一定的预紧压力。从而提高表层岩体的稳定性,以防止崩塌落石的发生。 6 安装后的纵横向直径?16支撑绳,张拉紧后(用拉紧力不小于5KN的紧线器或手动葫芦)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网与网重叠宽度不小于10cm,两张格栅网间缝合用直径不小于1.2mm的铁丝扎结,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缝合用直径2.2mm的铁丝扎结,扎结点间距不大于1m。格栅网铺设的同时,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用直径为8mm钢绳缝合,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31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固定联结。 常用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 (符合铁道行业标准:TB/T 3089—200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528-2004) GPS1(普通常用型) 网型:钢丝绳网+钢丝格栅 结构配置:同GAR1+钢丝格栅(GAR1+SO/2.2/50铁丝格栅) 主要防护功能:同GAR1,有小块落实时选用 GPS2(普通常用型) 网型:钢丝绳网+钢丝格栅 结构配置:同GAR2+钢丝格栅[或边沿(上沿)锚固(钢索锚杆2-4 m 距4.5m)+纵横向支撑绳(2-∮16)+钢丝绳网(◇08/300/4*4㎡)+缝合绳(∮8)+SO/2.2/50铁丝格栅+系统锚固] 主要防护功能:同GAR2,有小块危石或土质边坡时选用 主动防护网挂网缝合 钢丝格栅的安装:钢丝格栅位于系统底层并紧帖坡面,即支撑绳应在其下方;并沿支撑绳铺挂,每两格(即上下或左右)铺设两张钢丝格栅。钢丝格栅网块间搭接宽度不小于10 cm。 扎结:钢丝格栅网块间用直径不小于小1.2mm的铁丝扎结。缝合钢丝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小2.2mm扎丝扎结,扎结点间距不大于1 m,铺设边界处钢丝格栅网反向折叠宽度不小于20cm。 钢绳网的安装:钢绳网编织一般均应满足规定,材质强度不低于1770Mpa的6×19+1WS结构类型的度钢芯钢丝绳,钢丝绳公称直径8mm;采用镀锌量大于70g/㎡热镀锌钢丝绳;钢丝绳质量和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钢丝绳》(GB/T8918-1996)。钢绳采用菱形网孔编制方式,网孔尺寸除特殊设计外,一般采用300×300 mm规格,单张网块尺寸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宜用4×4m规格。 缝合:钢绳网铺设应准确测量每个挂网单元尺寸,根据测得的各挂网单元尺寸,按每张网一根缝合绳的原则确定缝合绳长度,然后据此下料。在各挂网单元内顺序铺挂钢绳网,同时用缝合绳将钢绳与支撑绳或相邻网块边沿进行缝合连接,缝合绳两端头宜叠置不小于0.5m的长度,绳端各用两个绳卡与钢绳网连接,此连接过程中在先固定一端后,用拉紧力不小于5KN的紧绳器葫芦张紧缝合绳,再固定另一端.若确定的单根缝合绳误差较大时,则多余端可延伸到相邻挂网单元,而不足长度由下一相邻挂网的缝合绳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