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老虎快购隶属于北京快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16年8月获得5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星河互联。目前老虎快购支持支付宝和扫码购买。 该公司之前曾开展过“跑腿业务”——老虎快跑。据介绍,老虎快跑是一个互联网跑腿服务平台,专注于同城半日达即时配送服务,旨在解决后一公里配送问题。 项目介绍:零食e家采用开放式货架,各层不同商品都标有价格。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在H5商城中进行付费购买,并取走商品。零食e家的投放以北京市各企业为主,目前投放量达七百多个。现阶段主要目标企业是互联网企业、初创企业、外企等,并集中在中关村和望京地区。零食e家已在中关村和望京两地设置了前置货仓,方便每周补货。零食e家在2016年2月拿到了千帆资本500万元的种子轮投资,第二轮千万元级融资也已在今年6月中旬完成。 货架的采用近年来虽然我国现代货架产业有所发展,但总体来看,全社会的货架观念仍很淡薄。对货架业的认识仍局限于运输、仓储、搬运等功能,没有认识到现代货架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一些生产企业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开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和价格策略的制定,很少关注货架应用方式的合理性和货架组织方式的调整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国内的各种大型仓储货架系统中为常见一种货架形式。以立柱片+横梁形式的全组装结构,结构简明有效关于世界上超市的诞生,有两种说法。1、1916年9月9日,一家自助服务商店Piggly Wiggly[1] 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业。它的经营者克拉伦斯.桑德斯(Clarence Saunders)在1917年将这种由消费者自行在货架上挑选商品后结账的零售店经营模式申请了专利,这就是超级市场的雏形。超级市场很快风靡,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在超级市场中更具有吸引力,广告和商品包装业也因此发展起来。2、早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一家——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设计了策略,并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他的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售价的低廉,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他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据说世界一家超市开张那天,人们尚不知超市为何物,纷纷抱着好奇的心态前往光顾,并把逛超市作为一种时尚。但过不多久,人们逐渐尝到了超市便利的甜头,上超市购物又成为人们日常的一种需要。于是乎,超市像雨后春笋似地布遍世界各地。智利是较早出现超市的拉美国家之一。1957年, 在亚哥目前的老PROVIDENCIA 和RICARDO LEON两条大街的交汇处出现了智利超市'ALMAC', 这家所谓的超市,以现代人的目光看来, 只不过是一家店面既小商品也不丰富的原始超市而已。现而今,智利已有大小超市668家。其中占地10000平方米左右的大超市有36家,建筑总面积32.4万平方米。首都大区占了21家(LIDER 11家,JUMBO 5家,CARREFOUR 5家), 其他大区15家; 小于10000平方米的有632家,建筑总面积80.88万平方米。 首都大区占有178家, 其他大区454家。 2002年超市销售总额为43.44亿美元, 为当年全国GDP的7%, 占了全国零售额的60%。像其他国家一样,智利的超市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演变、发展过程。具体说来,1960年至1970年间为演变期。在这时期,零星、单个的超市逐渐向合作、连锁的方向发展,在首都亚哥的一些超市还开始进行初步的改造。与此同时,在圣市出现了一家大型超市-JUMB; 1980年-1990年为发展期,超市开始向各大区发展; 90年代为巩固期。在这时期,智利超市业趁国家经济发展之际,获到发展,超市年均增长 20.42%,实际增长10.86%(减去倒闭超市后的净增长)。大型超市也随之迅速增加,并且向阿根廷、秘鲁、乌拉圭等周边国家进军。与此同时,各大区超市业的发展态势也十分强劲; 进入21世纪后,智利的超市业方兴未艾,一是每年都在增加投资建新店,2001年新增投资3亿美元,2002年4.2亿美元, 今年估计为2.5亿美元。二是超市越建越大,为数不少的超市'巨无霸'正在亚哥周围拔起。现有超市的兼并风也在暗地里进行着。因此,大超市在全国零售业中的占有率正在逐年扩大:2002年为 72.11%, 今年首季增加到了74.78%,预计2003年超市实际增长率将为6%-7%。像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在拉美国家中超市正在占据越来越多的零售业市场。2002年,智利超市销售占全国零售额的比例高达59%(预计2003年将超过60%),与阿根廷并驾齐驱,居拉美各国之首,墨西哥次之,为49%,巴西和哥伦比亚位居第三,为46%。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的百货商店正在逐年丢失市场份额:1994年,百货商店和售货亭占全国零售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还高达33%,到2002年已猛跌至22%。饭店、酒吧、冷饮店和食品店的销售比例从1997年的14%降到了2002年的9%。销售比例有所增长,从1997年占6%提高到了2002年的10%。智利很大一部分的超市、特别是大型超市的业主为外国跨国公司,D&S、LIDER、JUMBO、CARREFOUR等世界大型超市连锁店集团在智各地均有分连锁店,并且在智超市中占据了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智利对外洽签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为这类超市集团在智业务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消费习惯方面,79%的智利居民日常主要到超市进行采购。逛超市的主要是妇女,占了60%,与其他地方一样,往往问得多,实际购买的少。超市产品特别受消费者光顾。越来越多的顾客喜欢用现金购买,用卡的正在减少,近年来用卡到超市购物的顾客人数减少了30%。智利人购物虽然也看重品牌,但更看重价格。在购买品牌商品时,大多专注一种自己喜欢和用惯了的品牌,很少有变动。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智利超市中进口货也在逐年增多,15年前进口货所占比例仅为0.75%, 目前已增加到10%。在智利超市的货架上不乏中国商品,其中纺纺织品、服装、五金、厨房用具、鞋类、箱包占了很大份额。虽然大多商品为外国品牌的定牌货,但令人高兴的是,像'海尔'这样的家电产品已在近年进入智利超市和大百货店。相信随着我价廉质优的品牌商品越来越多地被智利人民所了解,将有更多的中国商品出现在智利超市的货架上。补充:超级市场产生于1930年的美国纽约,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 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设计了策略,并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它的超级市场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为了售价的低廉,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它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超级市场这种零售组织形式由美国逐渐传到了日本和欧洲。在我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商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