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塑料经过人工筛检分类后,还要经过破碎,造粒,改性等流程,变成各种透明不透明塑料颗粒,再按照品相进行分类,后成为可以再次利用的再生料。
燃料初,塑料回收大量采用填埋或焚烧方法,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国外将废塑料用于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用于水泥回转窑代替煤烧制水泥,以及制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于发电,效果理想。
德国、日本从1995年就已有成功的应用。垃圾固形燃料发电早在美国应用,并已有RDF发电站37处,占垃圾发电站的21.6%。日本已经意识到废塑料发电的潜力。
日本结合大修已将一些小垃圾焚烧站改为RDF生产站,以便集中后进行连续规模发电,使垃圾发电站的蒸汽参数由30012提高到45012左右,发电效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0%-25%。分解塑胶能于阳光下分解。
为方便塑胶的回收,美国塑胶工业协会(TheSocietyofthePlasticsIndustry,Inc.,USA)提出利用塑料类型来分类的标签系统:“合成树脂识认码”(ResinIdentificationCode,常译为“塑胶材料编码”或“塑料编码”)。可回收的塑胶容器均会附有一个以三个箭号围绕而成的三角形标签,标签上会表示塑料的类型。
PP聚丙烯常见于瓶盖、吸管、微波炉食物盒。PS聚苯乙烯分为未发泡或已发泡。未发泡即保丽龙,常见于部分饮品(如益力多)容器;已发泡泡即俗称的发泡胶,常见于包装用胶粒、一次性保温胶杯、包装冻肉盛器、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