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上顶栓,将已切成小块的生胶从加料口投入密炼机,落下上顶栓,炼胶1min;提起上顶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提起上顶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顶栓混炼3min;提起上顶栓,加入液体软化剂,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排胶,用热电偶温度计测胶料的温度,记录密炼室初始温度、混炼结束时密炼室温度及排胶温度,大功率、转子的转速;将开炼机的辊距调到3.8mm,打开电源开关,使开炼机运转,打开循环水阀门,再将从密炼机排出的胶料投到开炼机上包辊,待胶料温度降到110℃以下,加入硫黄,左右割刀各二次,待硫黄全被吃进去,胶料表面比较光滑,割下胶料。
硫黄和超速促进剂通常在混炼的后期加入,或排料到压片机上加,减少焦烧危险。小药(固体软化剂、活化剂、促进剂、防老剂、防焦剂等)通常在生胶后,炭黑前加入。密炼机混炼时,胶料都受到上顶栓的一定压力作用。一般认为上顶栓压力在0.6-0.8MPa为宜。当转子转速恒定时,进一步提高压力效果也不大。当混炼容量不足时,上顶栓压力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上顶栓压力可以减少密闭室内的非填充空间,使其填充程度提高约10%。随着容量和转速的提高,上顶栓的压力使用增大。
上顶栓压力提高会加速混炼过程胶料生热,并增加混炼时的功率消耗。转子工作表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密炼机的生产能力和混炼质量。密炼机转子的基本构型有两种:剪切型转子和啮合型转子。一般说来,剪切型转子密炼机的生产效率较高,可以加料、混合与排胶。啮合型转子密炼机具有分散效率高、生热率低等特性,适用于制造硬胶料和一段混炼。啮合型转子密炼机的分散和均化效果比剪切型转子密炼机要好,混炼时间可缩短30~50%。提高密炼机转子的速度是强化混炼过程的有效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