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事业的大发展使运输车辆不断增多,驾驶员需求量倍增。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学习汽车驾驶的人员也在剧增。截至2008年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超过1.8亿人,当年新增的驾驶人数就在1677万人以上,增长10.2%。其中,汽车驾驶人数为12209.2万人,当年新增1500.5万人以上,增长14%。为满足社会需求,各类驾校应运而生。截至2008年底,机动车驾驶教练人员的数量超过26万人,并且需求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
关于“教练”在组织或管理中的运用,在中国讲得多的是“教练型管理”。根据《教练——教练型管理者实战操作指南》(经济管理出版社)作者唐渊老师的理论,当主客双方关于学习的互动关系形成的时候,就形成了“教练”。教练不是企业的专利,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关系——比如“教师要做教练”,“家长要做教练”,“教练式沟通”,“教练式领导”
当“教练”用于企业的时候就是“企业教练”,当“教练”用于管理风格的改善时,就有“管理者要做教练型的”之说。当管理者懂得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下属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从而提高绩效时,就成为了“教练型管理者”。
所以,就“一种活动”这个意义来讲,“教练”就是教练者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他人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从而达成目标的一种活动。而这种活动的主体“教练者”,我们给他一个角色称谓叫“教练”。
管理者以帮助下属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的管理方式就叫教练式管理;以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下属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的管理者就是教练型管理者。当教练型管理者产生时,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转变成新型的“教练”与“学员”的关系。